【宗教知識】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
提出過程:2015年5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講話中首次提出:“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,必須堅持中國化”。2016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對宗教中國化進一步作了深入系統的論述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,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,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”
基本內涵: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,就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在政治上認同,熱愛祖國,擁護社會主義制度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;在文化上融合,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,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、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;在社會上適應,對宗教觀念、制度、組織等方面進行調整,從現實社會中吸收新鮮養分,與時代同呼吸、共命運,為促進社會和諧、推動社會進步傳遞更多的正能量。
基本內涵: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,就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在政治上認同,熱愛祖國,擁護社會主義制度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;在文化上融合,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,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、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;在社會上適應,對宗教觀念、制度、組織等方面進行調整,從現實社會中吸收新鮮養分,與時代同呼吸、共命運,為促進社會和諧、推動社會進步傳遞更多的正能量。
意義作用:宗教的本土化,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發展的普遍規律。中國化是我國宗教的優良傳統,我國佛教、伊斯蘭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都是從外部傳入,經歷了長期的主動的本土化,與中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社會逐步相適應。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,在黨的領導下,我國宗教走出了符合國情特點的中國化道路,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宗教。在新時代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,是充分尊重宗教生存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,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,是推動解決宗教領域突出問題的戰略舉措,是我國宗教在社會發展進步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所在。
實踐要求: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,必須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,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依法管理宗教事務,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,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、觀點、方法認識和對待宗教,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,深入研究和妥善處理宗教領域各種問題,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,用以更好指導我國宗教工作實踐。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、用中華文化來浸潤,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,用團結進步、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,支持各宗教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、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。必須把握宗教社會作用兩重性規律,因勢利導、趨利避害,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濟發展、社會和諧、文化繁榮、民族團結、祖國統一服務。必須重視發揮宗教界人士作用,努力培養更多政治上靠得住、宗教上有造詣、品德上能服眾、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,發揮好他們在引導信教群眾、推動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的積極作用。
——摘自《新時代黨員干部學習關鍵詞(2019版)》,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
來源: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
CORPYRIGHT © 2015 萍鄉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電話::0799-6887627 備案序號:贛ICP備18011956號 贛企備:100032421